黄楼生活网免费搜集分享生活中实用的生活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生活小妙招等生活常识百科大全,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,为您提供多样化信息丰富您的生活.欢迎收藏!

黄芩图片,传统中药中的瑰宝

发布:admin2025-04-02 06:21:22分类: 运动有氧

{导读}本文主要讲述关于黄芩图片,传统中药中的瑰宝的内容, 本文有1051个文字,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。

黄芩(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)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,属于唇形科黄芩属。黄芩因其草色泛黄而得名,原产于中国,具有良好的治疗特性,被广泛种植。以下是黄芩的详细描述:

1. 形态特征: 根茎:肉质,肥厚,径达2厘米,伸长而分枝。 茎:高30~120厘米,基部径2.53毫米,钝四棱形,具细条纹,近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,绿色或带紫色,自基部多分枝。 叶:坚纸质,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,长1.5~4.5厘米,宽0.5~1.2厘米,顶端钝,基部圆形,全缘,上面暗绿色,无毛或疏被贴生至开展的微柔毛,下面色较淡,无毛或沿中脉疏被微柔毛,密被下陷的腺点,侧脉4对,与中脉上面下陷下面凸出,叶柄短,长2毫米,腹凹背凸,被微柔毛。 花序:在茎及枝上顶生,总状,常再于茎顶聚成圆锥花序,花梗长3毫米,与序轴均被微柔毛,苞片下部者似叶,上部者远较小,卵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,近于无毛,花冠紫、紫红至蓝色,长2.3~3厘米,外面密被具腺短柔毛,内面在囊状膨大处被短柔毛,冠筒近基部明显膝曲,中部径1.5毫米,至喉部宽达6毫米,冠檐2唇形,雄蕊4,花丝扁平,花柱细长,花盘环状,子房褐色,无毛。 果实:小坚果卵球形,高1.5毫米,径1毫米,黑褐色,具瘤,腹面近基部具果脐,花期78月,果期89月。

2. 生长环境: 黄芩喜温暖,耐严寒,生长在60米至2000米的向阳草坡地、休荒地上。主要产于黑龙江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河南、甘肃、陕西、山西、山东、四川等地,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。

3. 用途: 黄芩作为中药材,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抗炎等功效,常用于治疗感冒、发热、咳嗽、黄疸等疾病。

如需查看黄芩的图片,可以参考以下

黄芩:传统中药中的瑰宝


黄芩,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中的一员,历史悠久,用途广泛。其根茎入药,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消炎止痛等多种功效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这位中药界的“瑰宝”。

黄芩的起源与分布


黄芩,学名为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,属于唇形科黄芩属植物。它原产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西南等地,野生于山地草丛、林缘、溪边等湿润处。黄芩的栽培历史悠久,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就有记载。

黄芩的形态特征


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米。其根茎粗壮,外皮黄褐色,内部呈黄色。茎直立,四棱形,表面有细纵纹。叶对生,叶片卵圆形或椭圆形,边缘有锯齿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冠紫色,花期6-8月。果期8-9月。

部位 形态特征
根茎 粗壮,外皮黄褐色,内部呈黄色
直立,四棱形,表面有细纵纹
对生,叶片卵圆形或椭圆形,边缘有锯齿
单生于叶腋,花冠紫色,花期6-8月
果期8-9月

黄芩的药用价值

黄芩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消炎止痛、利湿退黄等多种功效。在中医药中,常用于治疗感冒、发热、咽喉肿痛、肺热咳嗽、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便血、湿热黄疸、湿热泻痢、痈肿疮毒等病症。

黄芩的药理作用

黄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芩苷,具有以下药理作用:

  • 抗炎作用:黄芩苷能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,具有抗炎作用。
  • 抗菌作用:黄芩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肺炎球菌、大肠杆菌等细菌具有抑制作用。
  • 抗病毒作用:黄芩苷对流感病毒、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具有抑制作用。
  • 抗氧化作用:黄芩苷具有清除自由基、抗氧化的作用。
  • 抗肿瘤作用:黄芩苷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,具有抗肿瘤作用。

黄芩的食用方法

黄芩不仅可以入药,还可以作为食材食用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黄芩食用方法:

  • 黄芩炖鸡:将黄芩与鸡肉一起炖煮,具有清热解毒、滋补身体的作用。
  • 黄芩炒肉片:将黄芩与肉片一起炒制,具有清热解毒、利湿退黄的作用。
  • 黄芩泡水:将黄芩泡水饮用,具有清热解毒、利湿退黄的作用。

黄芩的注意事项

黄芩虽然具有多种药用价值,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:

  •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  • 黄芩性寒,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。
  • 黄芩与某些药物(如阿司匹林、抗生素等)同时使用时,可能会影响药效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
以上就是黄楼生活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黄芩图片,传统中药中的瑰宝「已解决」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了解更多问题欢迎关注黄楼生活网!

站长不易,多多少少是点心意

微信二维码扫码支付支付宝二维码扫码支付
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,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,谢谢合作!
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扫描二维码

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