杉木根是杉科植物杉的根皮,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用途。以下是关于杉木根的详细介绍:
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:杉木根 拉丁学名: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. 别称:杉树根 植物形态:常绿乔木,高达30米,树皮灰褐色,裂成长条片脱落。叶条状披针形,革质,微弯,坚硬,长26厘米,边缘有细齿。
药用价值杉木根味辛,性微温,无毒,入肺、肝、肾、三焦经,具有以下主要功效:1. 宣肺平喘:适用于风寒客肺、痰饮内停、肺失宣降引起的喘息、胸闷、肌肤水肿等症状。2. 利水通淋:有助于膀胱和肾脏的蒸腾气化,能通利小便,用于治疗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甚至尿闭等症状。3. 祛寒止痛:用于寒邪袭内、滞于肝脉所导致的少腹疼痛、疝气、睾丸偏坠等症状。4. 行气活血:用于治疗跌扑损伤、关节炎等经脉瘀阻、气血壅滞导致的肿胀疼痛。5. 祛风利湿: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和类风湿性关节炎,缓解关节发红和疼痛的症状。
主治杉木根主治以下疾病: 风湿痹痛 胃痛 疝气痛 淋病 白带 血瘀崩漏 痔疮 骨折 脱臼 刀伤。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3060克。 外用:适量,捣敷或烧存性,研末调敷。
注意事项 禁忌:无寒邪冷气者忌用。
其他用途杉木根的材质较为坚硬且具有一定的耐腐性,在园林绿化及工艺品制作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。
总之,杉木根作为一种中药材,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用途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以确保安全和疗效。
杉木根:传统中药的瑰宝
杉木根,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中的一种,历史悠久,用途广泛。它来源于杉科杉木属植物杉木的根或根皮,具有祛风利湿、行气止痛、理伤接骨等功效,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。
杉木根的来源与形态
杉木根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,全年均可采收。杉木为常绿乔木,高达30米,胸围达2.5-3米。幼树树冠尖塔形,大树树冠圆锥形。树皮灰褐色,裂成长条片脱落。大枝平展,小枝近对生或轮生。叶在主枝上辐射伸展,在侧枝上排成二列状,条状披针形,革质,微弯,坚硬,长2-6厘米,边缘有细齿。
杉木根的性味与归经
杉木根味辛,性温,无毒。归肺、肝、肾、三焦经。具有祛风利湿、行气止痛、理伤接骨的功效。
杉木根的功效与作用
1. 祛风利湿:杉木根具有祛风除湿、舒筋活络的作用,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关节疼痛等症状。
2. 行气止痛:杉木根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,适用于治疗胃痛、疝气痛、淋病等症状。
3. 理伤接骨:杉木根具有理伤接骨的作用,适用于治疗骨折、脱臼、刀伤等症状。
杉木根的主治疾病
1. 风湿痹痛:适用于治疗关节疼痛、肌肉酸痛、肢体麻木等症状。
2. 胃痛:适用于治疗胃脘疼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
3. 疝气痛:适用于治疗疝气疼痛、坠胀等症状。
4. 淋病:适用于治疗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等症状。
5. 白带:适用于治疗白带增多、色黄、有异味等症状。
6. 血瘀崩漏:适用于治疗月经不调、经期延长、经量过多等症状。
7. 痔疮:适用于治疗痔疮疼痛、出血等症状。
8. 骨折、脱臼、刀伤:适用于治疗骨折、脱臼、刀伤等外伤性疾病。
杉木根的用法与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克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杉木根的禁忌与注意事项
1. 无寒邪冷气者忌用。
2.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3. 服药期间,忌食辛辣、油腻食物。
杉木根的配伍与应用
1. 治风湿关节痛:鲜杉树根皮适量,捣烂加酒焙热,包患处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79年)用鲜杉木根45克。酒水煎服。(南药《中草药学》)
2. 治骨折、脱臼:先将伤部复位后,取鲜杉根或茎二重皮、鲜梧桐皮、毛花桃根各等量,加酒糟酌量,捣烂敷伤部,外以杉木皮固定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3. 治痔疮肿痛:取生杉树根500克,放水1500克,煎至1000克左右,将药水倒入盆内,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坐浴,每日2-3次,每次10分钟。[《新中医》1984,(7):23]
杉木根的化学成分
杉木根含有游离氨基酸、甾体化合物、脂肪酸和维生素C等成分,具有多种生物活性。
杉木根的药用价值
杉木根作为一种传统中药,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。在临床应用中,杉木根可以单独使用,也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,治疗多种疾病。在使用杉木根的过程中,还需注意其禁忌与注意事项,
以上就是黄楼生活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杉木根,传统中药的瑰宝「已解决」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了解更多问题欢迎关注黄楼生活网!
站长不易,多多少少是点心意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