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树花,为椴树科植物南京椴的花序,也被称为密克椴树或白椴。南京椴是一种高大的乔木,通常高20米,树皮灰白色,嫩枝有黄褐色茸毛,顶芽卵形,被黄褐色茸毛。
菩提树花的形态特点如下: 叶片卵圆形,长912厘米,宽79.5厘米,先端急短尖,基部心形,上面无毛,下面被灰色或灰黄色星状茸毛,边缘有整齐锯齿。 聚伞花序长68厘米,有花312朵,花序柄被灰色茸毛,花柄长812毫米,苞片狭窄倒披针形,两面有星状柔毛。 萼片5片,被有星状毡毛;花瓣5片,先端尖,黄褐色,较雄蕊为长;雄蕊多数,退化雄蕊花瓣状;子房被有星状毡毛。 果实为球形,基部有五棱,表面具小突起,被有星状毡毛。
菩提树花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大量粘液和挥发油,油中主要成分为金合欢醇,还含有一种具有发汗作用的甙。
在药用方面,菩提树花具有以下功效: 发汗解表,用于治疗风寒感冒。 止痛镇痉,用于治疗头身疼痛、惊痫等。 具有镇静作用,可用于镇痉、解热。
此外,菩提树花还可以用于泡茶饮用,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,例如消除眼睛浮肿、控制癔病、治疗扁桃体发炎等。
希望以上信息对您了解菩提树花有所帮助。
菩提树花:自然之美与药用价值并存

菩提树花,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与诗意。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植物,更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药材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菩提树花,探索它的自然之美与药用价值。
菩提树花的形态特征

菩提树花,学名南京椴,属于椴树科植物。它是一种落叶乔木,树高可达20米。树皮灰白色,嫩枝有黄褐色茸毛,顶芽卵形,被黄褐色茸毛。叶互生,卵圆形至三角状卵形,长6~8厘米,先端短尖或渐尖,基脚斜心形,边缘有粗锯齿。聚伞花序,花10~12朵,苞片生于叶腋,细长匙形,背面密生星状毡毛。花瓣5,先端尖,黄褐色,较雄蕊为长。雄蕊多数,多至60~75,退化雄蕊花瓣状。子房被有星状毡毛。小坚果球形,基部有五棱,表面具小突起,被有星状毡毛。
形态特征 | 描述 |
---|---|
树皮 | 灰白色 |
嫩枝 | 有黄褐色茸毛 |
顶芽 | 卵形,被黄褐色茸毛 |
叶 | 互生,卵圆形至三角状卵形,长6~8厘米 |
花序 | 聚伞花序,花10~12朵 |
花瓣 | 5,先端尖,黄褐色,较雄蕊为长 |
雄蕊 | 多数,多至60~75,退化雄蕊花瓣状 |
子房 | 被有星状毡毛 |
小坚果 | 球形,基部有五棱,表面具小突起,被有星状毡毛 |
菩提树花的生长环境与分布

菩提树花生于山坡、山沟等阴湿处,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四川等地。夏季采集花阴干,用于药用。
菩提树花的药用价值
菩提树花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。据《药用植物学》记载,菩提树花可作镇静药、发汗药、镇痉剂。其化学成分含大量粘液和挥发油,油中主要含金合欢醇,又含一种有发汗作用的甙。因此,菩提树花在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、头身疼痛、惊痫等症状。
菩提树花的用法与用量
菩提树花的用法多样,可内服、外用。内服时,可研末或温开水浸泡,用量为0.5~1钱。外用时,可煎水洗或捣敷。
菩提树花,作为一种美丽的植物和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药材,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。了解菩提树花,不仅能让我们欣赏到自然之美,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医药文化。在今后的生活中,让我们关注菩提树花,传承中医药文化,为健康生活助力。
以上就是黄楼生活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菩提树花,自然之美与药用价值并存「已解决」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了解更多问题欢迎关注黄楼生活网!
站长不易,多多少少是点心意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