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龙刍,中药名,为灯心草科植物野灯心草(Juncus setchuensis Buchen.)的全草。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陕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石龙刍具有利水通淋、泄热、安神、凉血止血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热淋、肾炎水肿、心热烦躁、心悸失眠、口舌生疮、咽痛、齿痛、目赤肿痛、衄血、咯血、尿血等症状。
其性味为苦、凉,归心、小肠经。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水分、蜡及脂肪质、果胶、半纤维素、木质素、纤维素、灰分、戊聚糖等。
石龙刍的用法用量一般为内服煎汤,915克,或烧存性研末。需要注意的是,溲多者勿用
一、石龙刍的起源与别名

石龙刍,又名龙须、草续断、龙珠等,是一种在我国有着悠久药用历史的植物。据《本经》记载,石龙刍属于上品药材,具有多种药用价值。
二、石龙刍的形态特征

石龙刍为灯心草科植物,多年生草本,高达1米余。其根茎横走,茎圆筒状,细长,下部有茶褐色鳞片状叶。夏季,石龙刍茎端会开出淡绿色的小穗花,结出细小的果实。石龙刍生长于水田中及潮湿地区,分布广泛。
三、石龙刍的药用价值

石龙刍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功效 | 主治 |
---|---|
利水通淋 | 淋病,小便不利 |
泄热 | 心热烦躁,口舌生疮 |
安神 | 心悸失眠 |
凉血止血 | 衄血,咯血,尿血 |
四、石龙刍的化学成分
石龙刍含有多种化学成分,如水分、蜡及脂肪质、果胶、半纤维素、木质素、纤维素、灰分、戊聚糖等。其中,绿色的茎含有赭朴吩、葡萄糖、戊聚糖、甲基戊聚糖等成分,叶含木犀草素-7-葡萄糖甙。
五、石龙刍的采集与炮制
石龙刍的采集时间为夏、秋两季,采集后晒干或鲜用。炮制方法为:取原药材,除去残根、杂质,洗净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六、石龙刍的用法与用量
石龙刍的内服用法为煎汤,剂量为9-15克。对于溲多者,不建议使用石龙刍。
七、石龙刍的注意事项
在使用石龙刍的过程中,应注意以下几点:
-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。
- 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- 石龙刍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,如五灵脂、牛蒡子等。
八、石龙刍的药理作用
石龙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,如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等。其中,石龙刍的抗炎作用较为显著,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。
九、石龙刍的临床应用
石龙刍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,可用于治疗以下疾病:
- 泌尿系统疾病:淋病、肾炎水肿、尿路感染等。
- 神经系统疾病:心悸失眠、神经衰弱等。
- 其他疾病:口舌生疮、咽痛、齿痛、目赤肿痛、衄血、咯血、尿血等。
以上就是黄楼生活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石龙刍,石龙刍读音「已解决」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了解更多问题欢迎关注黄楼生活网!
站长不易,多多少少是点心意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