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楼生活网免费搜集分享生活中实用的生活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生活小妙招等生活常识百科大全,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,为您提供多样化信息丰富您的生活.欢迎收藏!

中药骨碎补,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

发布:admin2025-04-03 16:30:23分类: 亲近自然

{导读}本文主要讲述关于中药骨碎补,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的内容, 本文有911个文字,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。

骨碎补,又称猴姜、申姜、肉碎补等,是一种常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草药。它主要来源于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的干燥根茎。骨碎补性味苦、温,归肝、肾经,具有补肾强骨、续伤止痛的功效。

在中医理论中,骨碎补常被用于治疗肾虚腰痛、足膝痿软、耳鸣耳聋、牙齿松动、跌扑闪挫、筋骨折伤等症状。它被认为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,增强骨骼的强度,改善腰膝酸软,缓解疼痛。

骨碎补的用法有多种,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。内服时,一般煎汤服用,用量为1015克。外用时,可以将骨碎补研成粉末,用于敷贴患处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骨碎补在中医中被广泛使用,但使用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,以确保安全和有效。此外,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,有特殊体质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也应谨慎使用。

一、骨碎补的起源与名称由来


骨碎补,又名申姜,是一种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历史的药材。据史料记载,骨碎补最早出现在唐代,至今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。关于其名称的由来,有一个有趣的故事。相传唐玄宗李隆基的一个爱妃不小心扭断了脚脖子,众御医束手无策,有位走方郎中用了一味药后,其脚伤很快痊愈。玄宗高兴之余,一定要知道这味药的名字。当被告知药名叫“猴姜”之后,玄宗听了很不满意:好好的药叫这么难听的一个名字,还是让朕给它改个名吧。既然骨头碎了它能给补上,那干脆就叫“补骨碎”好了。从此,骨碎补的美名便流传千古。

二、骨碎补的性味归经与功效


骨碎补性味苦、温,归肝、肾经。具有滋补肝肾、续筋健骨、活血止血、疗伤止痛之效。以下是骨碎补的一些具体功效:

1. 活血疗伤:骨碎补对于跌打损伤、骨折筋伤、瘀血肿痛等外科疾病有较好的缓解作用,尤其善于活血化瘀,消肿止痛。

2. 补肾强骨:骨碎补的提取液有助于促进钙、磷的沉积,提高血钙、血磷的水平,还可以使人体内磷酸酶的活性增加,促进蛋白多糖的合成,并抵制体内胶原的合成,从而起到补肾强骨的作用。

3. 保护心血管:骨碎补中含有丰富的糖酸盐、双氢黄酮苷、甾体内酯等,这些物质可以帮助降低人体血管内的血脂及胆固醇,帮助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与弹性。因此,骨碎补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,可以预防及治疗一些心血管方面的疾病。

4. 养血安神:骨碎补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,能够滋补血液,安神养心,改善失眠、焦虑、疲劳等精神方面问题。

5. 抗衰老:骨碎补中的枸杞子、首乌藤等具有抗氧化作用,有助于延缓细胞老化和预防阿兹海默病等老年性疾病。

三、骨碎补的临床应用


骨碎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

1. 外伤类疾病:如跌扑挫伤、筋骨折伤等。

2. 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、下肢无力、耳鸣、耳聋、牙齿松动等症状。

3. 斑秃、白癜风等疾病。

四、骨碎补的食用方法与注意事项

骨碎补的食用方法多样,可煎汤、入丸、散,也可外用捣烂敷或晒干研末敷。以下是一些关于骨碎补的食用方法与注意事项:
食用方法 注意事项
煎汤 煎煮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药效流失。
入丸、散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剂量。
外用捣烂敷或晒干研末敷 外敷时注意不要接触眼睛,以免引起不适。

此外,以下人群应慎用骨碎补:

1. 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。

2. 血虚风燥者。

3. 血虚有火、血虚挛痹者。

五、

骨碎补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,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食用骨碎补来调理身体,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。在使用骨碎补的过程中,也要注意其适应症和禁忌症,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。

以上就是黄楼生活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中药骨碎补,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「已解决」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了解更多问题欢迎关注黄楼生活网!

站长不易,多多少少是点心意

微信二维码扫码支付支付宝二维码扫码支付
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,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,谢谢合作!
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扫描二维码

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