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楼生活网免费搜集分享生活中实用的生活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生活小妙招等生活常识百科大全,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,为您提供多样化信息丰富您的生活.欢迎收藏!

丁公藤

发布:admin2025-03-31 10:28:01分类: 家务日常

{导读}本文主要讲述关于丁公藤的内容, 本文有887个文字,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。

丁公藤,中药名,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.或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茎。全年均可采收,切段或片,晒干后使用。其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东、海南、云南等地。

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:丁公藤 别称:麻辣子、包公藤、斑鱼烈等 科:旋花科 属:丁公藤属 性味:味辛,性温,有小毒 归经:归肝、脾、胃经 功能与主治:祛风除湿,消肿止痛。用于风湿痹痛、半身不遂、跌扑肿痛。

形态特征丁公藤是一种攀援藤本植物,长可达10米以上。幼枝被密柔毛,老枝无毛。单叶互生,叶柄长1~2厘米,叶片革质,椭圆形、长圆形或倒卵形,长5~15厘米,宽2~6厘米,先端钝尖、急尖或短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全缘,两面均无毛。6~8月开花,总状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,花小,金黄色或黄白色。
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3~6克;或浸酒。 外用:适量,浸酒外擦。

药理作用丁公藤具有以下药理作用: 抗炎:对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坐骨神经痛有显著疗效。 促进免疫:能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。 其他作用:缩瞳、降低眼内压、减慢心率、增加心肌收缩力、降低心肌耗氧量、改善心功能、促进学习记忆功能等。

注意事项丁公藤有小毒,孕妇及体质虚弱者禁用。使用时应严格遵医嘱,不可盲目自行服用,以免引起不良后果。

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。

一、丁公藤的概述

丁公藤,又名麻辣子、包公藤等,是一种旋花科植物。它主要生长在山谷湿润密林中或路旁灌丛中,分布于我国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丁公藤的根、茎和小枝均可入药,具有祛风除湿、消肿止痛的功效。

二、丁公藤的形态特征

丁公藤为木质藤本植物,茎呈圆柱形,长可达10米以上,直径1-3公分。嫩枝稍被毛,枝繁叶茂,叶色翠绿。叶互生,革质,椭圆形或长圆形,侧脉每边5-8条,腹面微突起。夏秋季开花,花黄白色,花冠5深裂。浆果近球形,无毛。

三、丁公藤的药用价值

丁公藤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功效 主治
祛风除湿 风湿痹痛、半身不遂
消肿止痛 跌打肿痛、腰腿酸痛
抗炎 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
促进免疫功能 增强体质、提高免疫力

四、丁公藤的用法用量

丁公藤的用法用量如下:

  • 内服:煎汤,3-6克;或浸酒。
  • 外用:适量,浸酒外擦。

五、丁公藤的注意事项

丁公藤虽具有诸多药用价值,但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:

  • 本品有毒,虚弱者慎用。
  • 孕妇忌服。
  • 服用不当易引起中毒,症状为出汗不止、四肢麻痹等。
  • 如中毒较轻,可用甘草、蜂蜜内服解毒和温水洗手处理。

六、丁公藤的传说故事

关于丁公藤的传说故事,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。明朝时,雁门有个叫解叔谦的人,事母至孝,母患瘫痪多年,精心施治,久不嫌烦。一天深夜,他沐浴焚香,跪于庭院,求神赐方。忽然空中飞过一鸟,叫着:“丁公藤,丁公藤。”解叔谦喜出望外,次日,他便去药肆求购,可无丁公藤可售,又遍访名医药叟,皆不识此药。后来,在一位老人的指引下,解叔谦在宜都山找到了丁公藤,并依法制备,老母服后很快痊愈。

七、丁公藤的分布与保护

丁公藤原生于我国,分布于我国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等省区海拔250-1200米的广大地区。野生见于山谷密林或疏林中,攀生于乔木上,亦见于山谷湿润密林中或路旁灌丛中。丁公藤已列入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-高等植物卷》(2013年9月2日)--易危(VU)。

以上就是黄楼生活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丁公藤「已解决」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了解更多问题欢迎关注黄楼生活网!

站长不易,多多少少是点心意

微信二维码扫码支付支付宝二维码扫码支付
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,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,谢谢合作!
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扫描二维码

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